校(院)共青团:探索构建“一二三四五”社会实践育人模式

发布时间:2023-01-11通讯员:吴同发出处:团委供稿审核人:万金存责任编辑:王炯垚浏览次数:313

“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殷切期望。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充分感受家乡变化,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共青团开展了“青行计划”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探索并构建“一二三四五”社会实践育人模式。


一支队伍青燕归巢。寒假伊始,校(院)团委发布了《关于开展2023年“青行计划”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各单位团委(团总支)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利用寒假空闲时间,围绕“返家乡”社会实践的方式,充分感受家乡变化,铭记党的奋斗历程,增强服务人民、回报家乡的责任感、使命感。


两个载体有机结合。一是依托“青鸟计划”就业实习平台,大力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子积极申报家乡企事业单位发布的实习职位,参与家乡建设,实现青年学子与家乡的“双向奔赴”。二是开展“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引导青年学生走进社会基层,到广大群众中去,积极参与服务基层社会治理。


三个宗旨培育新人。一是引导青年学生“受教育”。把社会实践作为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校(院)“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第一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延申和重要补充。二是引导青年学生“长才干”。课堂教育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社会实践是实践育人的大课堂。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入,同学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专业水平,把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的情感贯穿于学业生活全过程,在青春的赛道上努力跑出校(院)学子的最好成绩。三是引导青年学生“做贡献”。引导青年学生充分发挥知识和智力优势,用所学科学文化知识服务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基本需求,在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实践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人生追求中。


四类去向集中报到。引导同学们集中向政务部门、企业工厂、城镇社区、广大农村报到。近期,从中共兰陵县纪委、团芝罘区委、平度市文联办公室、嘉祥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曲阜市税务局、张店区市场监管局、泗水县发展和改革局等政务部门,到泰山医学院鲁西医院、海天集团、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嘉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再到更广大的城镇社区和农村,都留下了同学们青春奉献的身影。


五项工作建功家乡。据统计,同学们返乡后主要开展了理论宣讲、科普宣传、社会治理、专业实习、公益服务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集中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山东特色文化,讲好山东生动故事,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理论宣讲、文化宣传等活动,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二是开展了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一方面围绕普法、反诈防骗、防疫知识、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内容向社区群众进行宣讲教育,另一方面围绕思想引领、兴趣培养、素质拓展、心理健康,为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提供课后托管服务。三是参与社区治理,为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精神文明创建、环境治理、智慧社区、困难救助等问题出计献策、贡献力量。四是利用自身专业知识,服务专业对口的家乡企业提供人力智力资源支持。五是为社区群众提供公益服务,打扫卫生、给孤寡老人送温暖、维护非机动车行驶秩序、社区物资发放、登记疫苗接种情况等日常志愿活动是同学们做的最多的事情。“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归乡的同学们继续着延续“工大小行星”的爱心精神,微光成炬,向光而行,彰显了校(院)学子的优秀品质。


凛冬虽至,春日可期。虽然寒假刚刚开始,但越来越多的校(院)学子已经在寒假社会实践中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知识回报社会,用心灵感受责任,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新时代,在扎根祖国大地的生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