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海洋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海洋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向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致以祝贺,强调“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海洋科技攻关,努力培养更多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校(院)师生深入学习、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并展开热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名誉校(院)长王军成: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海洋大学百年校庆的回信中,特别强调了“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海洋科技攻关,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更大贡献”。这一重要指示将激励我们在海洋仪器装备研发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海洋观测探测仪器装备是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开发与保护的重要基石。面向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的新要求,我们必须在原创性和引领性海洋观测探测仪器装备方面下功夫,不断突破关键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首先,我们要加强基础研究,瞄准国际前沿,攻克海洋传感器、浮标、潜标、水下航行器等装备的关键技术,提高仪器装备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精度。其次,要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海洋观测探测技术有机结合,提升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实现智能化、网络化观测。同时,要注重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海洋仪器装备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海洋经济发展、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校(院)党委书记吴衍涛: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回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建设教育强国、海洋强国的高度重视,对教育科技战线、海洋战线的殷切期望,让人备受鼓舞、倍感振奋。校(院)作为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全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优势,全面助力现代海洋高等教育和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要创新人才培养,精准对接海洋等产业发展需求,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立足海洋技术、海洋信息工程等现有学科,进一步夯实基础、巩固优势、优化布局、提升质量,加快培养急需紧缺高素质人才。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持“四个面向”,强化“立地顶天”,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抢抓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新建重大契机,加快高能级科研平台建设,全力构建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推进有价值的产出,全面夯实基础研究根基,不断强化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科学布局前沿技术研究,持续深化海洋等各领域科技创新,推动科技第一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奋力书写“向海图强、校(院)有为”的时代篇章。
校(院)长段培永: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饱含着对山东高等教育的殷切期盼,体现了对海洋强国建设的高度重视。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在推进强国建设中被党和国家寄予厚望。校(院)在海洋领域有深厚的教育和科技积累,建有国家海洋监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主培养了海洋监测领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成,成立了海洋技术科学学部,海洋智能监测技术已成为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特色方向之一。在海洋强国的建设中,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重要精神,充分发挥海洋领域的人才和创新优势,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海洋领域高素质创新人才;在海洋智能监测、海洋无人系统等关键技术领域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为实现海洋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新的贡献!
副校(院)长杨美红: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海洋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凝聚了对高校教育、科技工作者的关怀和期盼,为广大师生树立了目标、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令人倍感振奋。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作为一所工科特色鲜明的高等院校,校(院)有责任也有能力为海洋科技作出更多原创性贡献,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为此,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部署要求,深度融入国家战略,推进科教产交叉融合,探索新型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支持未来海洋领域科技创新,持续完善海洋学科群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输送一批基础扎实、创新意识超前、视野开阔的海洋拔尖人才,以更高的标准、更强的责任心、更务实的行动,为推动海洋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硬支撑。
教务处处长李金红: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海洋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更加坚定了经略海洋、向海图强的信心和决心,对高等院校进一步完善学科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为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将坚决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总要求,在海洋学科布局、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下功夫,强化多方联动协同育人机制,力求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无缝衔接和深度融合,努力培养出更多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和海洋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科研管理部部长舒明雷: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追逐蓝色梦想的征程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科研管理人员,我深感责任重大。下一步,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为指引,胸怀国之大者,充分发挥校(院)体制机制创新优势,积极推动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融合协同创新,赋能海洋关键技术攻关,加大力度推动海洋领域产学研合作,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同时不断创新科研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全力服务支撑国家海洋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
研究生处处长耿玉水: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特别强调要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生教育培养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以服务需求为导向,持续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快卓越工程师和基础拔尖创新型研究生培养,鼓励研究生原创性、引领性科研探索,培养兼具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切实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建设教育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海洋学部党委书记孙继昌: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高屋建瓴,为海洋科技发展及人才培养指明了发展方向。海洋仪器装备领域是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尖兵利器,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基础保障。海洋学部将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向海图强,不断提升我国海洋环境业务化观测能力和水平,为我国海洋环境预警预报、防灾减灾、海洋工程实施、海洋科学研究、维护海洋权益和保障国防安全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学部将充分发挥科教融合优势,不断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培育更多具备扎实学科基础和国际视野的海洋科技人才。
海洋学部副主任刘岩:当前,我国正处于由海洋大国迈向海洋强国的关键时期。作为一线科研人员,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扎实做好本职工作,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断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海洋科技攻关,深耕我国海洋环境监测仪器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利用科技创新引领海洋监测技术发展,不断研发好用的、自主可控的国产化仪器装备,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海仪力量。
海洋学部副主任刘世萱:耕海图强,时不我待,作为海洋监测装备领域的科技与产业化应用工作者,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致力于海洋科技的引领性攻关和产业化落地,为我国海洋科学发展和海洋安全保障提供先进可用的海洋技术装备,推动海洋监测技术装备高质量发展。同时扎实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提高我国海洋装备的自主能力,为确保国家海洋安全、推进海洋强国战略提供坚实保障。
海洋学部副主任张颖颖:作为海洋科技工作者,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感到莫大的鼓舞和激励,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肩负的重要任务和使命担当。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四个面向”,加快科技创新,突破核心技术,支撑海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海洋监测核心技术和仪器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足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推动高素质创新和实践人才培养,为建设教育强国、海洋强国蓄势赋能。
海洋学部研究生高源:作为一名奋斗在海洋领域的研究生,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创新、打破原有的壁垒,突破专业之限,力争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让五星红旗在蔚蓝的大海上高高飘扬。我相信,通过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必能向海而兴、向海图强,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海洋学部本科生房鸿宇: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我深刻体会到党和国家对海洋科技发展以及海洋强国建设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海洋科技攻关”,这要求我们发挥创新性思维,优化现有科学技术,探索科研新方向,突破“卡脖子”技术难关。作为海洋学子,我将积极提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努力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转化为勇担使命、奋发图强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