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加强我省与乌克兰等欧洲国家的科技合作,搭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平台,推动更多国际先进技术在山东省转移转化,12月16日,“中国(山东)-乌克兰国际科技合作云对接”在济南召开,来自中乌的高水平专家与企业云端相聚、线上洽谈,深化对话交流,共谋合作发展。
云对接活动在山东省科学技术厅指导下,由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主办,山东中乌技术创新研究院、山东省科学院高新技术产业(中试)基地承办。
面对常态化疫情冲击,各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严峻挑战,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倡议下,中国与乌克兰共同抵御风险,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本次活动以“携手乌克兰 促进国际产业技术交流与合作”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围绕新材料、海洋、信息与高端装备、生物与医药等产业技术领域,深化我省与乌克兰的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共同探讨新时期我省与乌克兰合作发展新机遇。
乌克兰驻华使馆科技一等秘书亚历山大·柯林、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永波、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科技合作处处长杜广选等领导现场出席会议,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国际关系局局长阿纳托利•米兰丘克等乌方领导线上出席会议;会议邀请了乌克兰国家科学院谢尔盖·科米萨林克院士等12位中乌高水平专家线上发布了最新技术成果。省内各地市科技局、重点企业、科研院所等40余位代表现场出席,7000余人次线上观看直播。
乌克兰驻华使馆科技一等秘书亚历山大·柯林在致辞中表示,在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乌中两国在文化、教育、医疗、航空航天、科技等领域的互动不断深化。乌克兰愿依托自身科技发展实力,支持中方在新材料、能源、生物、医药、高技术装备、环境污染防治等领域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继续为中国的技术进步做出贡献。
刘永波在致辞中表示,校(院)围绕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我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战略部署,通过有效配置、有机整合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资源,构建多维国际合作网络,共享优势国际资源,协同创新加速推进校(院)国际化进程。乌克兰是校(院)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国别,乌克兰国家科学院是校(院)的重要合作伙伴,双方合作取得了一系列合作成果。围绕乌克兰科技优势领域和我省技术需求,校(院)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国立技术大学等机构建有11个联合实验室,研究领域涉及海洋、新材料、生物技术、环境生态、新能源等,引进了多项乌克兰先进技术,解决了石油污染治理、环境材料、生物制药、海洋装备等方面的诸多技术难题。本次云对接活动,通过中乌高水平专家技术成果发布,共同探讨新时期我省与乌克兰合作发展新机遇,必将加强中乌间科技交流与合作,谱写合作共赢新篇章。
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国际关系局局长阿纳托利•米兰丘克、前驻乌克兰使馆科技参赞张明分别在大会上做了中乌科技合作发展相关主旨演讲。
围绕新材料、生物医药、大健康、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最新国际前沿技术成果,来自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第聂伯大学、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等中乌高校、科研院所的12位高水平专家做了技术成果发布。由于疫情影响,乌方专家均通过线上连线的方式进行发布,中方专家现场发布成果,与会企业对中乌先进技术成果进行了深入了解并与专家对接交流。
本次活动是山东中乌技术创新研究院成立以来举办的首次中乌技术成果对接活动,旨在加强我省与乌克兰科技交流与合作,搭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平台,推动更多国际先进技术在山东省转移转化。山东中乌技术创新研究院是在山东省省委、省政府支持下,由山东省科技厅、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联合济南市等地方政府以及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共建的省属事业单位,以服务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和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为宗旨,坚持“市场导向、多元参与、开放共享、市场化运行”的原则,打造集产业技术研发、国际技术转移转化、技术服务和科技企业孵化“四位一体”的市场化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