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科学院)开展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系列活动(六)

发布时间:2021-09-01通讯员:王子强 摄影:各学院出处:团委供稿审核人:万金存责任编辑:王炯垚浏览次数:273

近年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不断探索和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机制,集中打造了“青行计划”社会实践品牌,按照“目标精准化、工作系统化、实施项目化、传播立体化”和“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校院联动”的原则,重点聚焦党史学习教育、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围绕校(院)事业发展重点和地区行业发展需求,引导社会实践与党史学习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发展、学生创新创业的“四个结合”,倡导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并重,引导大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在做好疫情防控,确保活动安全性的前提下,努力扩大覆盖面、提升实效性,探索实践育人新机制,助力校(院)人才培养质量提升。2021年度暑期实践活动,共评选出国家级、省级、校级重点队伍38支,奔赴上海、四川、山西、福建、山东等52个地市县区开展集中社会实践,此外,还号召全体学生以“返家乡”等为主题开展了更大范围的分散实践。


体育与音乐学院:行走的红色音乐课堂


7月9日至12日,体育与音乐学院“音之韵”社会实践队一行来到山东小三线纪念园、莱芜战役纪念馆、大王庄镇大槐树中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红色音乐资源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依托山东莱芜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聚焦传承红色基因,以音乐感悟党史,用歌声铭记初心,将“思政小课堂”同“红色音乐课堂”结合起来。


打造“行走的红色音乐课堂”,传承红色基因。依托山东莱芜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让音乐课堂走出校园,搬至山东小三线纪念园,来到莱芜战役纪念馆,在这里学生们聆听老党员报告重温党的历史,实地体验红色文化感受革命岁月,开展现场实践教学学习英雄事迹,组织快闪活动唱响红色赞歌,让音乐课堂更加生动、充实,更让学生们在了解历史中追寻红色足迹,又在体验生活中感悟人生,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汲取榜样力量,培育爱国情怀,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教唱“红色经典音乐歌曲”,凝聚磅礴力量。我院“音之韵”实践队来到济南市莱芜区大王镇四合街村,共上一堂别开生面的“音乐党史”课。在大王庄莱芜梆子剧团,学生们跟剧团的前辈们学习体验莱芜梆子,提升音乐素养;共唱《不忘初心》《唱支山歌给党听》《红梅赞》等红色经典歌曲,感受经典音乐的无穷力量。在大王庄镇大槐树中学,学生们为师生们献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灿烂的阳光下》《映山红》等二十多首歌曲,打通了红色经典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更让大家得到了振奋人心的精神洗礼。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落实“四个任务”,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7月12日至15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学生实践队深入东营富海集团、东营垦利县、潍坊昌乐宝石城开展寻访红色基地、重温知青生活、交流党史学习教育经验、深化校企合作等活动,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真正的将党史学习教育落实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行动中去。


“学党史”,寻访红色基地、重温知青生活。实践队来到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和东营市黄河口的“知青小镇”进行参观学习,深切感受了黄河文化内涵和军垦、农垦、知青等红色文化基因,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和奋斗意识。“悟思想”,交流党史学习教育经验。参观东营富海集团党建文化长廊,与企业的员工进行党史学习教育交流座谈,深刻感悟到 “党建引领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办实事”,搭建校企合作交流平台。和富海集团共建“团中央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大学生就业实习与创业教育基地”,与昌乐中国宝石城管理服务中心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和“大学生就业实习与实训基地”,在学生实习、人才培养、技术交流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努力实现校地双赢、共同发展。“开新局”,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带队的学院教授专家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解决企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助力推动企业新旧动能转化。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在学以致用上见真章,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结合专业特点、专业优势,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立志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思践悟求真知 砥砺青春奋斗行


7月11日—1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团,深入农村、社区、高校研究院等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学习党史守初心,汲取力量担使命。走进省内第一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村庄党史馆——鳌角石村党史馆,了解乡村振兴发展历程,感悟鳌角石村一代又一代基层党组织为民谋幸福的使命担当,重温入党誓词,传承发扬初心为民、红心向党的“红色基因”。探索科技前沿,厚植爱国情怀。前往蓝色硅谷海洋工程科技园,深入调研了我国蓝色经济和海洋强国科技研发的最新成果,感受了建党百年来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巨大成就。聆听初心故事,感受榜样力量。组织参观临邑县孟寺镇小张家村,感受脱贫攻坚成果,领略乡村新容新貌。听50年党龄的张吉花奶奶生动讲述她的“红色初心”入党故事,回顾自然灾害艰苦岁月,感悟党和国家给予的优渥环境。创新方式进基层,理论宣讲入人心。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到小张家村、小港社区面向老党员和中小学生,开展“点播式”、“互动式”的党史宣讲活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接地气,让红色精神深入人心。


学习身边榜样,投身基层勇担当。走访调研青岛市小港社区党建基层工作,近距离感受基层党员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担当意识。无论是56年党龄的老党员还是刚毕业的选调生,可以深切感受年轻一代和老一辈党员合力为人民服务,庚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青春薪火相传,“职”引铸就未来。与社区基层党建工作者深入交流,充分了解社情和人才需求,为基层工作做好准备。邀请优秀毕业校友开展就业座谈会,了解职场需求,明确职业目标,提升就业技能。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轻峰侠”实践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7月12号至8月11号,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轻峰侠”实践团分别前往四川德赛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济南市凤凰山电商产业园、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立足企业、服务社会、增长见识、磨砺才干。


“学思践悟增本领,青春奋进正当时”。2018级皮革专业同学赴四川德赛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接受安全培训、制革基础培训、水厂研发培训、涂饰工段培训以及品管分享培训,从最开始的入门菜鸟逐步成长为可以向工程师提供力所能及帮助的水场助手,对专业有了更直接的认识。“新媒体,新机遇,新担当”。2019级新媒体技术专业的同学们前往山东省济南市凤凰山电商产业园进行系统学习与实践,参与了“阿里巴巴直播中国—济南站”的策划与筹备,亲身实践本专业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操作环节。“校企共建,共谋传统产业新发展”。2019级印刷专业的同学们来到了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盛通股份的企业文化。认识到印刷专业与前沿智能技术有机结合的必要性,发展印刷业、优化产能,降低污染,建设绿色生态文明环境。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们深入基层增才干、受锻炼,立足专业特长,积极发挥刻苦钻研精神,开拓视野,使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工程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百年恰是风华正茂,青行逐梦强国有我


7月13日至7月17日,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用世界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理论宣讲实践团、“寸草春晖”实践队分别走进济宁市鱼台县王鲁镇王鲁新村和济南市长清区孝里街道,立足专业特色,聚焦社会实践品牌打造,学、思、践、悟相结合,大力发扬红色精神,推动学院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实地学习访红色足迹,切身聆听悟党史文化。两支队伍通过走访各自地区50年以上党龄老党员,聆听老党员讲述党史故事,切身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伟大奋斗精神。“实景课堂”讲红色故事,双语互动践伟大精神。 “用世界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宣讲实践团成员在王鲁新村中心小学用中英双语讲解“红船精神”“延安精神”等党史故事,将红色精神和党史教育转化为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寸草春晖”实践队前往南黄崖村村史馆和革命旧址实地参观,进一步了解革命年代的红色故事,引领师生汲取榜样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创新文化传播形式,大力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用世界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理论宣讲实践团成员通过剪纸、书法、双语诵读《论语》等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带领当地孩子们切实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寸草春晖”实践队则通过孝堂书院《孝经》朗读、敬老院慰问、孝堂山参观学习等形式感悟着伟大的孝文化,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内涵。 



外国语学院的两支实践团队在本次实践学习过程中,秉持“团结一致、默契配合、切实行动”的原则,高质高效地完成了实践学习任务,在调研学习中培养学生社会能力以及服务能力,以青春力量献礼建党一百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