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不断探索和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机制,集中打造了“青行计划”社会实践品牌,按照“目标精准化、工作系统化、实施项目化、传播立体化”和“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校院联动”的原则,重点聚焦党史学习教育、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围绕校(院)事业发展重点和地区行业发展需求,引导社会实践与党史学习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发展、学生创新创业的“四个结合”,倡导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并重,引导大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在做好疫情防控,确保活动安全性的前提下,努力扩大覆盖面、提升实效性,探索实践育人新机制,助力校(院)人才培养质量提升。2021年度暑期实践活动,共评选出国家级、省级、校级重点队伍38支,奔赴上海、四川、山西、福建、山东等52个地市县区开展集中社会实践,此外,还号召全体学生以“返家乡”等为主题开展了更大范围的分散实践。
金融学院:以文育人聚合力,学史力行践初心
7月12日至24日,金融学院两岸高校“齐风鲁韵”文化行实践团、“青春之光”疫情防控实践团等5支实践团队,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以红色资源为载体,以国情民情为出发点,通过文化交流、实地调研、走访参观等形式分别前往济南、济宁、泰安、聊城等地展开社会实践活动,以踏实严谨的作风彰显金苑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优秀文化涵养学子品格,实地触摸铸造文化自信。从济南趵突泉、大明湖到曲阜孔府、孔林、孔庙再到泰山之巅,探索文化脉络,两岸学子互动交流。“齐风鲁韵”实践团用优秀的齐鲁文化涵养、用齐风鲁韵熏陶两岸学子的智信担当品格,推动其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共铸文化自信,让两岸同胞和衷共济、团结向前,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创行”文化实践团则通过各地的博物馆,美术馆,手工艺人品味传统文化底蕴,探索传统工艺的发展途径。以史为鉴心怀家国大事,聚焦基层贡献青春力量。青春志愿实践团来到济南市高新区章锦街道,利用专业知识在基层社区开展金融反诈骗宣讲,传授反诈技巧,以切身行动守卫群众财产安全。“青春之光”实践团则来到济南市历下区转山西路社区,借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台,开展疫情防控调研,找寻特色疫情防控措施,完善并推广,以期为疫情防控添砖加瓦。英烈事迹重振初心使命,红色教育赓续革命血脉。实践团以各地红色资源为依托,探寻红色足迹,接受红色教育,从五三惨案中铭记民族之痛,激发爱国热情。在寻觅移动党课中聆听庄龙甲、辛锐等革命先烈的故事,在王尽美、邓恩铭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坚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接续奋斗。
光电工程国际化学院:党史学习正当时,乡村振兴得民心
7月10日至12日,光电工程国际化学院“青春之光”国情观察调研实践团十名师生共赴青岛平度市开启 “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旨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开展,鼓励青年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通过社会实践坚定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实事求是创新形式,学习党史坚守初心。在东阁街道办事处感悟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信念,学习当地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社区党支部建设、红色文化宣传等方面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的理念,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等。爱心助学科技下乡,青苗课堂共同灌溉。关注教育扶贫,为乡村留守儿童送关怀、送知识,助力国家教育发展。在乡村开设的公益青苗学堂中把科学人文知识讲给村庄的小朋友们听,帮助他们了解平日在学校里见不到的精彩世界,给他们讲述一些党历史发生的有趣又感人的小故事,培养小学生们关注科学科技知识,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意识。坚持可持续发展,描绘伟大中国梦。学习平度崔召村垃圾分类的政策,参观新旧动能转换实验基地,了解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扶持科技创新为目的建立的科技转换创新基地,将“可持续发展”记于心中,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为国家环保贡献力量,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奋力一搏。
光电学院师生在此次实践活动中积极学习党史、领会党的精神,强化了创新发展的意识,真正体会到乡村振兴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今后将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学习百年党史 助力乡村振兴
7月18日至20日,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九河新居·科技筑梦”大学生社会实践团赴济南市长清区孝里街道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习百年党史,夯实信仰之基。点燃科技梦想,服务社区民生,助力乡村振兴。
重温红色历史,牢记初心使命。实践团来到南黄崖红色教育基地,学习革命历史,参观革命圣地,重温入党誓词,传承革命精神。寻访红色人物,走进安兰村开展党员座谈会,走访党员十余人,其中“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2名。实践队员认真聆听老党员革命战斗故事、致力家乡建设故事以及为民服务故事,感悟奋斗精神,传承红色精神。宣讲百年党史,赓续红色血脉。面向社区少年儿童,实践团开展党史宣讲,有奖竞答,观看红色电影,学唱红色歌曲等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进社区、走深走实。聚焦乡村振兴,感受改革伟力。实践团深入安兰村走访调研,深入了解安兰村从黄河滩区异地搬迁后村民脱贫致富迈入小康社会的情况,切身感受乡村振兴建设的巨大成绩。科技引领梦想,专业服务民生。依托学科资源,实践团带领孩子们操作自主设计制作的机器人,拓展了孩子们的眼界,培养了孩子们创新思维。针对当前网络诈骗、儿童溺水事故多发的现象,实践团开展防网络诈骗、防溺水宣讲,提高居民安全意识,为社区的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菏泽校区(分院):筑梦者服务队“青春助力、快乐成长”
7月12日,菏泽校区(分院)筑梦者服务队来到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黄堽镇中学开展“小荷学堂”志愿服务活动。
七彩课程进课堂,青春助力伴成长。结合七彩课程,联系学生实际,发挥自己的专业特色,实践队设置了感恩教育课、软笔书法课、党史教育课、音乐绘画课、摄影课、防溺水安全教育课以及素质拓展课等课程。恰逢建党百年,志愿者通过深挖历史资源,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通过课堂讲授、专题讲座、互动分享等方式,帮助青少年“学史明理、学史增信”,以树立历史思维、培养历史眼光、增强历史担当;通过开展素质拓展活动等方式,帮助青少年“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他们努力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童心飞扬颂党恩,媒体宣传展风采。菏泽市多家电视台的记者来到黄堽镇中学与志愿者、指导老师和当地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进行宣传报道。同时,志愿者们也主动把他们每天与学生们生活和学习的场景,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种形式进行记录,进一步对小荷学堂进行宣传。充分诠释了工大学子的价值追求,用行动践行了志愿服务和奉献精神。交流研讨相互学,教学相长共进步。菏泽校区(分院)与黄堽镇中学组织3次专题座谈会,双方结合学习心得和工作实际展开经验交流,分享学习感悟。促进小荷学堂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走深走实。
在支教期间,志愿者们秉承小荷学堂“青春助力、快乐成长”的服务理念,精心设计、用心准备课程,志愿者们身体力行宣传党史,助力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海洋技术科学学院:同怀赤胆秉党旗 百年不忘赤子心
7月16日至18日,海洋技术科学学院“海洋之星”大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走进长清区五峰山街道西黄崖村,以“心中怀党、奉献社会”为宗旨,以“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指引,开展了形式丰富、主题鲜明的社会实践系列活动。
回望百年:“牛”劲潮涌正奋楫,党旗闪耀在基层。实践队员深入了解西黄崖村的发展变迁,参观实践基地。通过访谈老党员张世伟扎根基层、建设家乡的事迹,实践队员还为85岁的老党员送去了米、面、牛奶等生活用品,学习老党员“重责任、葆廉洁、讲奉献”的光辉品质,感受着扎根基层的共产党员一生向党的热血丹心。砥砺奋进:以青年之热血展现青年之担当,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墙。实践队员实地调研村民疫情防控、疫苗接种情况,挨家挨户进行疫情防控以及疫苗接种安全教育宣传,用所知所学进一步提升村民疫情防控意识,展现青年担当。通过实地调研、访谈、数据分析形成调研结论。扬帆起航:以赤子之心唱响祖国赞歌,以今日之奋斗建设最爱的国。实践队员与村里党员共同挥舞国旗与党旗,为村民献唱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丰富村民文体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形式,激发了实践团“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精神,坚定了争做时代先锋的决心。
海洋技术科学学院立足建党百年这一重要时间节点,持续推进党史学习与学业教育、实践教育相融合,以思想引领,强化责任使命,激发青年力量,展现青年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