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众网】“德国”鲜啤落户武城乡村 十里八村都来“疯抢”

发布时间:2013-12-31通讯员:满志旺 石少军出处: 大众网供稿审核人:责任编辑:浏览次数:57

 “农村是所大学校,农民是最好的老师,这里有淳朴的民风,这里有最具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村委班子,村里是一双双渴望致富的期待眼神,还有我对党的忠诚,所有这些都促使着我在这里挥洒一片真情,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创造辉煌。我在这里经历了四季更替的磨砺和洗礼,收获着群众的感恩与信任,践行着党的宗旨与使命,这样的工作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齐鲁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武城县武城镇肖邢王庄村第一书记
宋学远

 “第一书记是一个品牌,农民对我的认可其实是对整个第一书记团队的认可。我希望能成为村民与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与纽带。
  ——齐鲁工业大学保卫部(处)科长、武城县武城镇侯王庄村第一书记李恒三

 

 

 如今,武城县武城镇肖邢王庄村村民纪恩超见客户时带上了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见面礼——“德国鲜啤,这种泡沫细腻、口感甘醇的鲜啤迅速占领市场,十里八村的村民都来疯抢。今年8月份,齐鲁工业大学驻村第一书记,将德国鲜啤酿造工艺搬到武城县武城镇肖邢王庄村,这项投资50余万元的致富项目,预计一年能给村集体创造5万多元的经济效益。

 1211一大早,肖邢王庄村的村民纪恩超就来到村子里的酿酒厂购买啤酒。我是做电动车生意的,以前去城里见客户时,就带上一桶村里自酿的鲜啤酒。到后来,每次去见客户之前,客户都要找我要上一桶了。说着纪恩超就把酒桶递给了第一书记宋学远。

 记者了解到,自从肖邢王庄村首任第一书记吕军入驻村子后,就积极寻找一个能为村集体增收创富的项目。两任第一书记通过对当地生产生活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当地人们对新鲜啤酒消费需求较高,而食品与发酵工程专业又是齐鲁工大的拳头专业,只有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当地的生产力,走科技帮扶的路子,才是我们高校帮包工作的出路。宋学远说。最终,在向学校递交了关于在帮包村建设微型啤酒生产线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后,经齐鲁工大有关酿酒专家对村庄的水质及厂房条件等鉴定合格后,由学校援建了价值50余万元的酿酒设备。

 “我们的啤酒酿造工艺全部采用德国技术,采用澳大利亚优质大麦芽、德国啤酒花、酵母和水四种原料,生产过程中没有添加任何化学添加剂,为纯正的德国风味鲜啤酒。这批设备在经过两个月的安装调试后,今年的86号,肖邢王庄村的啤酒厂产出了第一桶鲜啤酒。

 

 “记得我们第一桶啤酒出厂的时候,村子里的男女老幼都来品尝,大家交口称赞。中秋节前,村委按人口数量给每位村民都发放了啤酒劵,短短几天,就被领取一空。回想那时的情景,宋学远如数家珍,不久,我们的德国啤酒在县城里就已经有了很响的知名度。

 宋学远书记递给记者一杯啤酒,外观看上去就像桃汁一样,泡沫洁白、细腻。初一入嘴,鲜美醇厚,任何瓶装啤酒不能与之相比。宋学远介绍说,我们的啤酒中含有大量鲜活酵母、多族维生素、活性物质、辅酶因子、20种氨基酸,尤其人体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等得以尽在其中。钙、镁、磷等金属和非金属离子,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而且酒体发酵度高,残糖低,就算是长期饮用也不必担心会发胖呢。

 在让村民们享用到美味啤酒的同时,村内的收入也在逐渐增加。现在共有6个发酵罐,日产啤酒300,年产100吨,去掉原料、水电等费用,一年的盈利能达到5万元左右,对于这个村子来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有了收入,村子也就有了建设发展的能力。宋学远介绍说,目前酒厂没有雇工人,酒厂的运转就靠四个村干部义务承担。为了长期发展,宋学远正在考虑为肖邢王庄啤酒厂办证和注册商标等事宜。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除了建设啤酒厂,宋学远与村委干部们还在积极的探索其他致富门路:修建了能容纳500只羊的养殖基地;收回村庄闲散低洼地一处,建成了水面20余亩的垂钓中心,同时开发出20余亩的果园,在鱼塘和果园的边上,还要建设饭店,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发展致富项目的同时,他们还不忘民生工程的建设,引进扶贫资金47万余元,将村庄电路更换一新,增设50余盏路灯;引进资金30余万元,将全村的40余条大小胡同全部铺设上红砖;田间的排洪沟、砂石路及小农水灌溉工程正在施工中;儿童节前夕,给每位在学儿童购买了文具书包;老人节前夕,为每位80岁以上的老人购买了电磁治疗仪。在李恒三所在的侯王庄村,修建公路架设桥梁,发放助残资金,传授养殖种植知识。

 如今,邻里和睦,村干部心齐气正,两位第一书记,在各自的村子里因地制宜,真抓实干,正在引导村民们走上一条看得见摸得着的致富快车道。

 

 武城县武城镇肖邢王庄村“第一书记”宋学远向记者展示“德国”鲜啤

 

武城县武城镇肖邢王庄村正在建的鱼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