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金水是山东轻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尽管教学、科研、行政事务繁忙,但他一直坚持担任班主任,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院长班主任”。虽然姚金水在课堂上从不点名,但是由于他讲课幽默,知识丰富,教学模式新颖,其课程的到课率是全院最高的。他是学生心目中值得尊敬的导师,更是良师益友。今年,他被省委高校工委评为“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
和学生打成一片
作为一院之长,姚金水先后担任了三届学生的班主任工作。每年新生入学,姚金水都义务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每年学生考研,他会就选择志愿、专业课备考等进行一次专题讲座;学生进入复试环节,他会给学生讲解复试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学生的印象中,姚金水没有架子,特别容易接近。他常到宿舍去看望学生,与学生交流,也会与学生一起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和娱乐活动,和学生打成一片。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喜欢学生,喜欢与学生交往,无论课内还是课外。能够将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学生,是我莫大的光荣。与学生交往,我觉得自己始终年轻。”
张兴国是高分子专业2003届学生。由于家在农村,父母均靠务农为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他有一定的自卑心理,性格内向,自我封闭。姚金水了解到他的情况后,一方面主动找他谈心,与他交流思想,和他交朋友,鼓励他勇敢敞开心扉,乐观看待生活,树立自信心;另一方面,从生活上帮助他解决实际困难,千方百计帮他联系勤工助学岗位,争取困难补助金。临近毕业,张兴国还差一年的学费没交上。姚金水把张兴国叫到办公室,把自己的工资卡交到他手中,说:“兴国,马上要毕业了,补交学费、找工作都急需用钱,你算算需要多少钱,先从我卡里取吧。”张兴国感动得眼泪都掉了下来。
助学生实现高端就业
当今社会就业压力大,姚金水特别关注学生就业问题。他认为,在大学教育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只有将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到生产实际,才能够体现出一门学科存在的意义,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实现学生高端就业。
在教学工作中,他不断将自己科研工作中取得的成果以及与高分子物理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融入教学工作,把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与高分子物理的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教学理念先进,方法得当,2004年姚金水指导的两名本科生获得了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山东赛区特等奖、全国三等奖;指导的2007届本科生孙希军的论文获得了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在学生面临毕业找工作时,姚金水总是广泛收集材料行业的资讯,了解材料企业的用人需求,积极向企业推荐优秀学生。
材料专业毕业生李静成绩优异,综合素质较高。但由于很多企业单位只招男生,致使她找工作时屡屡碰壁。有一次,她从报纸上了解到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院要招聘应届毕业生,就高兴地打电话咨询,没想到对方说不要本科生,只要研究生。倔强的李静不肯服输,拿着自己的简历来到招聘处,解释说自己在校期间参与过一些科研项目,成绩也很好,并不比研究生差。尽管如此,招聘方仍不肯松口。姚金水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以毕业指导教师的名义写了一封推荐信,寄送到这家单位,最终帮助李静赢得了这次宝贵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