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开幕

发布时间:2025-07-13通讯员:马欣 摄影:李晓白出处:环境学部供稿审核人:刘泰东责任编辑:王炯垚浏览次数:31

7月12日,第十九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25年年会在济南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杨万泰教授,国家环境保护局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彭近新,化工部计算中心、经济信息中心原副主任杨有麒,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生态工业研究中心主任胡山鹰教授,山西大学原副校长、国家环境保护煤炭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程芳琴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原副校长、上海市发明协会会长于建国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原副校长、福建师范大学聚合物资源绿色循环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陈庆华教授,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吴衍涛、校(院)长段培永、副校(院)长吉兴香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段培永主持。




开幕式前,吴衍涛、段培永、吉兴香会见与会专家。



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发表线上致辞。他在致辞中对本次会议顺利开幕表示祝贺,对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承办此次会议表示感谢。他指出,山东是工业大省,也是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战场,希望通过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共同研讨,探索创建更多更新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高端学术成果和技术创新示范引领山东乃至全国的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创新发展。



吴衍涛在致辞中代表校(院)向莅临指导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他简要介绍了校(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他指出,此次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既是全面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持续深化产学研务实合作、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还是加快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持续提升校(院)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水平的难得契机。校(院)将持续深化与兄弟高校、头部企业的务实合作,主动对接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领域前沿问题和技术难题,加快推进资源共用、科研共创、成果共享、人才共育,努力打造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承担一批标志性科研项目、产出一批高质量科研成果,切实提升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相关学科核心竞争力、社会贡献度和学术影响力,真正实现优势互补、相互成就,共同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段培永在主持会议时指出,产学研合作是激发创新活力动能、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也是高校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以此次会议为新起点,全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产学研深度融合,持续促进绿色产业、技术、人才交流合作,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贡献智慧和力量。



会议聚焦国家战略与行业痛点,邀请杨万泰、彭近新、杨友麒、程芳琴、于建国、陈庆华、吉兴香等行业领军人物做精彩报告,他们围绕新能源开发、节能减排技术、环境功能材料研发、大宗固废资源化利用、循环经济数字化转型等核心领域展开深度研讨,为行业发展提供兼具学术高度与实践价值的新思路。



本届大会由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循环经济专业委员会和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联合主办,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部承办。来自全国6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200余名专家、学者代表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