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院)召开黄河文化特色学科领域专家论证会

发布时间:2025-04-02通讯员:孙檬檬 摄影:王炯垚出处:发规处(政研室))供稿审核人:熊开峰责任编辑:王炯垚浏览次数:11

4月1日上午,校(院)黄河文化特色学科领域专家论证会在长清校区行政楼332会议室举行,山东社会科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周其森、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燕生东出席会议。校(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师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政策研究室主任熊开峰主持。



会前,校(院)党委书记吴衍涛会见周其森一行,对专家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并为周其森、燕生东两位专家颁发黄河文化传承发展理论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特聘顾问聘书。吴衍涛表示,研究阐发黄河文化内涵精髓和精神价值,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是铸牢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增强文化自信自立自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必然要求。本次有幸邀请到两位专家为校(院)黄河文化特色学科建设定向把脉,定会推进校(院)黄河文化研究工作提质增效、实现突破,切实发挥黄河文化铸魂育人作用,引导青年学生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论证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邓文钱教授作专题报告,从黄河流域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与传承发展研究的重要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校(院)研究基础等方面,汇报了校(院)黄河文化特色学科建设的过程和在黄河文化建设领域所做的系列工作。


周其森研究员对黄河文化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一是厘清黄河文化战略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统一,通过文化遗产的系统性研究,既能揭示黄河文化“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核,又能强化文化自信,为民族复兴凝聚精神力量。二是厘清文化强国与文化研究的关系,建立跨学科研究平台,推动黄河文化研究体系化,突破传统研究模式,实现资源转化。三是重视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文化资源的经济转化效能。四是转变文化遗产的思维方式,从被动保护转向主动利用。对于校(院)黄河文化研究,他提出五点指导意见:一是立足大文化视野,整合多元资源;二是创新文化遗产转化思维,建立“保护-利用-反哺”机制;三是坚持多元价值取向,平衡学术研究与大众传播;四是提升研究的历史高度,对接国家文化战略;五是突破传统研究方式,引入数字人文技术。


     

会上,各学部(院)代表为校(院)黄河文化特色学科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下一步,校(院)将以本次论证会为契机,系统梳理专家意见建议,深入学习研究讨论,全力做好黄河文化学科建设,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