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系列讲座在校(院)启动

发布时间:2025-03-10通讯员:樊丽丽出处:教务处供稿审核人:李金红责任编辑:王炯垚浏览次数:35

3月8日,山东省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系列讲座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长清校区正式启动。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陈斌教授、山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曾宪文、校(院)长段培永、党委副书记刘玉出席活动,全省高校师生代表线上线下共1.2万余人参加活动。活动由刘玉主持。



启动仪式上,段培永向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欢迎。他指出,校(院)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教学,夯实创新发展智力基座。校(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强化与省内外高校务实合作,共同打造山东普通高等学校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一是高质量举办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系列讲座,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前沿、产业实践应用、学科交叉融合和广泛社会影响等四大核心领域,开展通识教学。二是实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AI+”交叉人才培养模式,拓展AI人才多元发展路径。三是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探索构建人工智能“AI+X+Y”课程体系,打造人工智能与学科交叉、产业融合的育人特色。四是建设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系列教材,打造层次分明、优势突出的分类教材体系。五是一体化建设人工智能实训和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多学科覆盖的AI实训平台,支撑智能化教学服务升级。六是建好建强人工智能师资队伍,协同行业专家推进师资素质培养和能力培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强化育人质效,以实际行动为山东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智力和人才支撑。



在与会师生的见证下,曾宪文与山东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等教育共同体核心单位代表共同启动山东省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系列讲座。此次活动的开展,是贯彻落实《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若干措施》的具体行动,是在山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的指导下,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先行先试。本次通识教育系列讲座旨在系统普及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核心技术、行业应用与伦理规范,构建跨学科知识生态,为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夯实根基。讲座共九期,每两周一次,采用“线下+云端”融合模式,覆盖全省高校师生。



首期讲座特邀国家级教学名师、北京大学教授、校(院)兼职教授陈斌以《人工智能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为题,从“智能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出发,追溯了自然智能的演化历程,回顾了人工智能技术从早期符号逻辑到现代深度学习的研发历史,简要解释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他以社会热点和日常生活中的人工智能应用为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训练与工作过程,帮助师生理解其背后的技术逻辑。在讲座的最后,陈斌教授与同学们探讨了智能的边界问题:什么是“通用人工智能”?它是否能够实现?如果实现了,我们如何识别?这些问题引发了同学们对“技术奇点”的深入思考——即机器智能是否可能超越人类智能的关键节点。陈斌教授通过引导同学们展开思维的漫游,带领大家探寻人类理性认知的边界,激发了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无限想象,培养了学生跨学科思考的能力,为智能时代的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刘玉在总结中指出,本场报告既是一部浓缩的技术断代史,更是一幅未来智能社会的认知图谱。报告不仅锚定基础理论制高点,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的核心原理,还扎根产业实践最前沿,紧密结合当前技术应用与行业需求。面对智能时代的范式变革,校(院)将以此次报告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将人工智能深植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中,奋力书写新时代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崭新篇章,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的目标贡献力量。



活动开始前,段培永向陈斌教授颁发校(院)兼职教授聘任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