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深度报道校(院)计算机学科建设经验做法及成效

发布时间:2024-12-26通讯员:姜维生出处:新闻网供稿审核人:闫勇责任编辑:王炯垚浏览次数:11

12月26日,《中国教育报》7版“教育视窗”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科教融汇 推动计算机学科跨越式发展 》为题刊发校(院)计算机学科建设新成效。



近年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借助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的东风,发挥“院所一体化、产教科融合”资源优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科教融汇,推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跨越式发展。


推动“基础+应用”双轮创新


学校汇集研究所和学院一体化运行合力以及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山东省基础科学研究中心等山东省重大科研平台优势,有力推动计算机学科在“基础+应用”两个维度的双轮创新。学科连续主持以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为代表的“大项目”,取得以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为代表的“大成果”。学科主持建设完全国产化的“神威E级原型系统”及新一代“山河”超级计算平台,整体性能世界先进。注重成果应用推广,在突破一系列“卡脖子”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开展超算互联网应用示范,构建超算应用生态,在高性能计算、海洋信息处理、物联网工程等方向的多项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有力支撑了国家重大工程实施,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注重“育人+服务”协同发展


学校注重将“育人”与“服务”融汇,将优质科研服务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为计算机学科配置紧扣实战环境的数千平方米的实训场地,让学生体验实际工作场景,磨炼实践能力。打造“水滴实验营”,为高校师生、科研人员及IT从业人员提供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精准教学实训服务,累计提供近5万学习课时。建设国家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山东省教师实践教育基地、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等平台,让学生深度参与到面向社会的公益服务工作中去,并承担重要角色。建设覆盖山东16地市的“山东算网”、全国规模较大的省级信创云、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超算云中心等服务平台,连续多年受委托承担山东省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等科研服务工作。通过各类技术突破和技术成果落地,计算机学科累计服务政企单位超1000家,取得各类经费超3亿元,多次获网信部门等相关主管部门单位表彰。


打造“特色+优势”“雁阵式”矩阵


学校充分发挥计算机学科山东省“高峰学科”及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引擎驱动作用,加强与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海洋、光电、控制等相关领域的交叉融合。围绕计算机核心学科打造信息学科群,加强学科交叉与集成,以学科群发展筑牢核心学科发展根基。推动学科建设理念贯穿科研与教学始终,根据信息学科发展态势,聘请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组建“学科发展咨询委员会”,为学科布局和未来发展出谋划策。打破学院、研究所的界限,形成科教融汇“共同体”。研究制定《“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开展“人才引育倍增、战略科技推进、基础研究加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四大计划”,形成学科建设任务矩阵。辐射带动智能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等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并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逐步形成以计算机学科为龙头的“雁阵式”发展格局。


当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计算机学科已形成完备的本硕博培养体系,在2022年、2023年、2024年发布的软科中国学科排名中,分别位列全国第37位(前13%)、33位(前12%)、25位(前9%),位次连年攀升,居山东高校前列。


作为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将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按照“科教融汇、双轮驱动、优化布局、改革创新”的基本思路,以实绩践行使命担当,持续瞄准“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大贡献”的规划目标,为国家和山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工作贡献更多力量。


新闻链接: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4-12/26/content_144746_181261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