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院)成功举办“黄河文化进课堂”教学沙龙活动

发布时间:2024-04-26通讯员:邓文钱,胡令启出处:教务处供稿审核人:李金红责任编辑:姜维生浏览次数:16

 4月25日下午,校(院)举办“黄河文化进课堂”教学沙龙活动,以黄河文化课程建设为中心,优化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推进教学方法研讨。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刘子亭、聊城大学教务处实验与实践教学中心副主任孔亚、校(院)教务处副处长任向河出席,会议由课程思政研究院副院长邓文钱主持。相关教学单位骨干教师参加会议。



任向河在致辞中指出,黄河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现代中国发展道路最为深厚、最为核心、最为可靠的文化根基和历史依据。高校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优 势。将优秀黄河文化资源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深入推进黄河文化进课堂,在教学体系方面,要构建黄河文化育人大格局;在教学资源方面,要准确把握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融入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要实现黄河文化进课堂的守正创新。


刘子亭教授从课程与教材建设目标与内容要求、建设情况,和个人感受与设想方面,介绍了《黄河流域地理与生态保护》课程与教材建设。他指出,课程教材加强重大主题教育,是体现国家意志、落实国家事权的必然要求,是培根铸魂、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内在要求,是提高课程教材建设水平的本质要求。对于“黄河文化进课堂”的课程建设,他认为要从生态文明高度认识课程,从地理学角度理解课程,从实践角度转化课程,从学科专业角度探究课程,要抓住机遇,关注学科专业需求、体验交叉碰撞融合,提升育人成效。


  

 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从黄河文化的“起源性与连续性”“开放性与包容性”“正统性与典型性”“创新性与象征性”等角度,介绍了《黄河文化》精品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部从“课程思政”与“黄河文化”融合、“专业知识”与“黄河文化” 融合的角度,结合学部正在建设的黄河‘数据立方’和HALOC模拟器等相关科研项目和国家级平台,介绍了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相关理论知识教学和综合实践;轻工学部从新增公选课、新增开放实验、专业必修课升级课程几个方面,介绍了学部黄河文化融入教学的方式;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部以《食品工程原理》课程为例,从教学设计、实施过程、教学成效与反思的角度介绍了学部专业课程和黄河文化的融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部从机制改革、课程简介、工作成效、未来计划四方面汇报了《恢复生态学》课程中黄河文化各类资源融入道德情感教育;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部汇报了《黄河流域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公选课中,从能源开发利用、能源转化以及解决在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扩展到风资源、生物质资源、太阳能资源以及黄河流域环境保护问题;经济与管理学部介绍了世界主要大河流域的工业文化,黄河工业文化发展历史,黄河工业文化的当代发展,以及黄河文化进课堂的未来发展与创新,艺术设计学院展示了黄河文化进课堂的作品和成果,包括黄河古村落、黄河入海口、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在内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具有校(院)特色的黄河文化育人成果。



会后,参会教师纷纷表示,这次沙龙活动不仅提供了一个深入探讨黄河文化的平台,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通过分享和交流,对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希望今后以此为契机,加快跨学科、跨部门的合作与资源整合,持续推进学科交叉发展,将黄河文化的精髓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