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经验交流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03-23通讯员:孙尧出处:教务处供稿审核人:李红霞责任编辑:王炯垚浏览次数:281

3月22日,由山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指导、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主办的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经验交流会在济南珍珠泉宾馆成功举办,山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李霞到会指导,20个省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及兄弟院校的领导、教师共150余人参会。交流会由教务处处长李金红主持。


副校(院)长刘玉在致辞中对一直以来关心高等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的各界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校(院)的基本情况和近年来课程思政建设成果。他认为,推进高校课程思政示范中心建设,必须结合本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深化不同类型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教学研究,总结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经验,推出一批示范课程,选树一批教学名师和团队。要明确发展定位,树立先进育人理念,明确工作职责范围,构建完备运行机制,切实提升思政工作成效。要不断深化课程思政理论研究,根据专业特色和课程育人特点,聚焦优质课程思政资源,构建宣传展示数字化平台,加强各示范中心之间的成果交流,凝聚合作发展共识。



李霞在讲话中指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不仅走在了全省前列,而且在全国打出了山东高等教育的亮丽名片。近年来我省多层举措构建课程思政创新发展格局,从顶层设计到交流平台再到示范引领,出版《山东省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丛书,成立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专题网站,打造课程思政“一校一特色”山东品牌,集中力量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全面推动了我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力提升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她指出下一步应在优化工作机制上下足功夫、在构建实践平台上下足功夫、在课程思政成效上下足功夫,全力推进课程思政示范中心建设。



华南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项聪作题为《华南理工大学“明道育德”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主题报告,分享了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具体做法。山东大学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张树永以《研究引领  部门协同  全面覆盖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走深走实》为题从正确认识课程思政、建立系统工作机制、坚持以研究为引领、推进全覆盖培训、注重辐射带动等方面分享了山东大学构建多层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体系的经验。山东工商学院副院长王艳明以《构建全要素课程思政建设体系 筑牢财商特色人才培养之基》为题,从抓党建、搭平台、建体系、强特色、树典型五个方面介绍了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特色。山东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乔卫国从同心铸魂、同力筑基、同向激励、同融共进、同行致远五个方面解读了学校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举措。刘玉介绍了省中心的工作举措和应用成效,并表示将通过多维度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丰富课程思政资源库、推进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完善评价体系等推动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


刘玉,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董占军,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课程思政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红霞,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顾群业,共同为“山东手造”课程思政实践基地揭牌。



期间,与会学者调研、参观了山东手造文化展示体验中心,体验了手造项目,并围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体制机制建设、方法路径创新、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最后,山东省教育厅高教处主任潘妍利作总结发言。她指出,课程思政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涉及到教育教学全要素,要在“全要素”体系中理解课程思政;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相关专业课程,加强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破解课程思政“表面化、硬融入”问题,推动形成育人新成效。今后,20个中心应加强沟通交流,推进课程思政优质资源数字化转化和共享,开展相关课程任课教师培训。


此次交流会为省内高校打造了课程思政建设交流互鉴的平台,对切实提升教师课程育人能力、打造课程思政山东品牌、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