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山东高速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与研发中心经理刘晓鹏一行到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进行“高速公路植被碳汇技术”座谈交流,中心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研究室主任赵长盛等人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会上,赵长盛首先从中心历程、人才构成、先进设备及山东省大型精密仪器分析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等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对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研究室的研究领域、社会服务及近年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简介,并重点介绍了研究室在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碳氮循环、碳汇资源开发等领域取得的成果。
刘晓鹏对生态环境集团科技创新与研发中心人员及近年主要业务进行了介绍,并就高速公路服务区碳汇及碳减排绿色技术、绿色材料等领域提出技术需求,他指出目前有关高速公路服务区环保建设的研究很多,但多数聚焦在节水、节电、节材等传统的理念上,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碳汇及碳减排理念上研究的很少,构建“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仍具有挑战性。赵长盛指出建立“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一方面需从源头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可以引入新技术、绿色能源,利用新材料、绿地植被等碳补偿措施进行节能减排,从而实现服务区零碳排放。绿地植被作为服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碳效应主要指二氧化碳的固定和排放,要在服务区内最大限度提升植被碳汇能力,需科学合理地进行植物选择、优化配置,并充分利用竖向空间增加绿化面积,从而实现碳汇能力提升的目标。双方就“服务区植被碳汇能力提升技术研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并达成合作意向。
会后,刘晓鹏一行在赵长盛的陪同下参观了中心相关研究室,介绍了软硬件设备,演示了土壤有机碳的预处理和检测流程,并以典型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为例,介绍了植被碳汇全流程测量、检测和分析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