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赛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2-07通讯员:吴同发出处:团委供稿审核人:责任编辑:浏览次数:1589

各相关单位、各参赛团队:

   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大赛)已成功举办十七届。作为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高校和社会产生了广泛、良好的影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引导广大学生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为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做好全省、全国大赛优秀作品的选拔培育,现启动校内选拔赛工作,具体事项预通知如下。

   一、参赛资格

   凡2023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二、参赛作品分类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 5 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 A.B 两类:A 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 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者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此外,在主赛道外,国赛组委会将开展“揭榜挂帅”专项赛、红色专项赛和“黑科技”展示活动。

   三、参赛作品要求

   1.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2023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者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 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者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或者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2.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他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3.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限本科生参加),要求具有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要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

   4.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论文类每篇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可自选上述5个组别中的一个报送。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所作的各类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咨询报告,已被采用者亦可申报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和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鉴定材料等。

   5.鼓励申报已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或已申请科技发明专利的优秀学术科研成果。

   四、注意事项

   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

   1.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必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者科研院所开具证明;

   2.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必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

   3.新药物的研究必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

   4.医疗卫生研究必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5.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必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五、申报方式

   所有参赛项目均需进行网络申报,赛事平台为:“山东青创”平台(http://www.sdqingchuang.com/) 。参赛学生具体操作流程请参见附件3《平台操作手册(学生)》; 学部学院管理员账号密码均由校赛组委会单独下发,管理员操作流程详见附件4《平台操作手册(学院)》。

   六、时间安排

   1.宣传发动、作品筛选阶段(2022年12月-2023年3月1日)。各学部、学院积极发动专业教师及优秀学生参与竞赛,对报名参赛作品进行筛选,确定推荐校赛作品。

   2.院赛(3月1日前)。各学部、学院开展院赛,组织专家开展作品评审,并填报附件2《作品统计汇总表》(无需删除项目,将系统中报名的项目按照推荐顺序填写即可),于3月1日12点前将电子版发送至1985079344@qq.com,邮件主题请命名为“**学部、学院‘挑战杯’作品统计汇总表”,纸质版一式一份请加盖学部、学院公章报送至25号楼107科技创新部。按照上级组委会要求,院赛请注意留存新闻、照片等资料后期报送。

   3.校赛初赛(3月5日前)。参照省赛初赛评审模式,组织专家采取网络评审的形式开展作品评审,确定参加校决赛作品。

   4.校赛决赛(3月15日前)。参照省赛决赛评审模式,组织专家采取现场答辩的形式开展作品评审,差额确定培育项目。

   5.省赛培育阶段(省初赛前)。对校决赛差额确定的培育项目进行统一培训,根据培育期的最终表现,组织专家评审,确定最终省赛推报项目。

   七、工作要求

   1.深入发动,精心组织。“挑战杯”系列赛事是推动学生参与学术科技实践、发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深化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校(院)强化科技创新氛围、展示科技创新成效、扩大教学科研成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各二级团委(团总支)要高度重视,聚焦国家和山东省重大发展战略,提前储备参赛学生库、项目库和指导教师库,统筹做好作品选题和项目培训,扎实完成宣传发动和备赛组织工作,为备战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打好基础。

   2.广泛动员,营造氛围。要借助主题班会、榜样宣讲等方式,广泛运用网站、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加强对往届获奖个人和优秀作品的宣传,邀请往届获奖优秀指导教师或学生团队成员,分享备赛经验和竞赛技巧,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地加大比赛的宣传动员,使“挑战杯”的品牌更加深入人心。要在师生中广泛发动,精心组织,鼓励学生特别是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积极参与,发现、凝聚、培养一批在科技创新上有潜力、有作为的优秀人才,推动校(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发展。

   3.统筹协调,规范备赛。各二级团委(团总支)要坚持育人宗旨,把人才培养作为“挑战杯”的首要目标,按照比赛要求本着认真、公正、科学的态度,对参赛项目和参赛人员进行严格把关,选派专业教师对作品进行指导和筛选,做好重点项目选拔和培育,确保参赛项目材料真实完整、合法有效,帮助学生按规范履行比赛程序。

   联系人:吴老师   电话:89631799。

        季同学   电话:19953109360。

   答疑QQ群:1群550181644;2群556592269;3群610639987。

 

   附件:

   附件1:作品申报书.doc

   附件2:作品统计汇总表.xls

   附件3:“山东青创”平台操作手册(学生平台)(工大版).doc

   附件4:”山东青创“平台操作手册(学院平台).pdf

   附件5: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doc

 

                  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赛组委会

 

                                     2023年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