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源自不断试错——访“中国高被引学者”、机械学院博士孔胜利

发布时间:2017-04-21通讯员:出处:宣传部供稿审核人:责任编辑:于晓琴浏览次数:902

近日,世界著名出版公司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了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共有227所科研院校的1776人上榜,跨38个学科领域,他们被认为是当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其中,我校机械学院孔胜利博士继2015年度再次入选该榜单,学科领域为通用工程。得知这一喜讯后,作者第一时间联系了孔胜利博士,希望他能与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喜悦。
  

齐鲁工大报:孔博士,您好,我们都知道,入选爱思唯尔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标志着研究者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的被引总次数在本学科所有中国(大陆地区)的研究者中处于顶尖水平。然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仍然比较陌生。您能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是如何分析和评价学者的世界影响力的吗?
  

孔胜利:随着我国科学研究事业的高速发展,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的显示度、影响力和认可度也在不断提升,为了发现并找到我国通晓国际学术规范、具有国际学术影响、获得国际同行认可的领军人才,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ShanghaiRankingConsultancy)开发了遴选方法和标准,基于客观引用数据对中国学者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艾斯维尔(ELSEVIER)出版集团作为合作方,利用其旗下的Scopus数据库和文献数据处理能力为该榜单的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技术实现,于2015年2月第一次发布了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CitedChineseResearchers)榜单。此后,于2016年1月发布了2015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和2017年2月发布了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遴选中国高被引学者采用的是基于文献计量学手段的定量评价方法,考虑的影响因素比较多,计算过程比较复杂,主要是以论文的总被引用次数作为测量论文影响力和质量的基本指标,分学科将所有学者划分到其发表论文最多的学科,和其他同学科的学者一起按照被引总次数进行排名。作为识别和衡量一名科学家在其研究领域内是否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指标,目前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正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认可。
  

齐鲁工大报:在科研这条道路上一路走来,几多艰辛,能取得突出的成绩更是不易。请您谈谈两次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的感受?以及在科研上您有什么感悟或是经历与大家分享?
  

孔胜利:这份榜单今年是第三次推出,其实,我是3次都入选了的。能够入选这份榜单,肯定是非常高兴的,也算是对自己多年来辛苦付出的一种肯定吧。不过,我深深地明白,自己跟榜单内的那些知名学者还差的很远,自己能做的唯有继续坚持自己的研究工作,持之以恒,努力前行。
  

齐鲁工大报:孔博士,在您连续入选高被引学者的背后,一定发生了很多令您印象深刻的故事,优秀的科研成果背后需要付出无数的努力和汗水作为支撑,请简要介绍一下您的科研工作和主要取得的成绩,或者您能向我们分享一下您的科研故事吗。
  

孔胜利: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MEMS微结构的力学性能建模及数值求解,目前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的3篇代表性论文的总被引用次数超过600次。科研工作需要长期持续不断地工作,还需要时刻关注国际前沿发展和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但基础知识非常的重要,我记得我当年建模的时候碰上一个微分方程,需要用到高等数学和力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确实不知道怎么去求解,也没有可供直接参考的资料,最后只能靠自己一点一点地啃基础知识,一次一次试错,好多次都想放弃了,最后花了5个多月时间才想法求解出来。也正是因为当时没有现成的或类似的方法,所以文章正式发表以后,很快就引起了同行的关注和引用。因此,从事研究工作,尤其是研究内容涉及到全新领域的时候,扎实的基础知识就显得非常重要。
  

齐鲁工大报:我们想了解一下,孔博士在培养本科生、研究生方面有什么经验?关于教学,您是如何让看似枯燥的知识可以贴近生活,走进学生?以及您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吗?
  

孔胜利:作为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专业课教师,我每年都要承担一定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任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教学还是有明显区别的。本科生的教学是以基础知识和素质教育为主,教学内容也是复杂多变的。对于那些枯燥的教学内容而而言,其实它们都是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的。一般宜选择从工程实际案例出发,通过分析工程问题中的难点所在和可能的解决思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然后自然地引出专业教学内容,通过讲解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相对而言,研究生教育则是以能力培养为主,研究生经过本科期间的系统学习一般都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个时候更多的是培养他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课题背景,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可能的解决办法和预期结果等关键问题,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和决策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课题研究所需的新知识,独立或协作完成整个课题任务,从而培养其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宏观引导作用即可。
  

齐鲁工大报:作为一名知名的学者,您一定遇见过许多出色的学生和研究人员。当您招收学生进您的实验室的时候,什么样的个性和能力是您寻求的?可以说一说您指导学生的风格吗?
  

孔胜利:每年新入学的研究生能力和个性千差万别,总体上来说,要想顺利开展科研工作并快速取得一定的进展,学生首先要对科研工作感兴趣,愿意全身心的投入时间和精力。其次,要能够踏踏实实地开展工作,要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和主动沟通交流能力。当然,扎实的基础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齐鲁工大报:您在发表论文的平台选择或选择期刊投稿时会考虑哪些因素?以及您对学生未来发表论文有什么建议或经验?
  

孔胜利:关于论文投稿,首先考虑的是和自己研究内容相关度最高的专业期刊,论文发表在专业期刊上才有可能得到同行的认可。选择投稿期刊时首选从自己列出的参考文献里面选,毕竟研究工作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展的,如果你的研究成果相对于别人有比较大的创新和改进,把文章投到这类期刊上,在审稿时更容易得到专业人士的评阅和建议,也更容易得到同行的关注。当然,选择高影响力的专业期刊也是很好的选择,不过一般来说,难度要大一点。对于研究生来说,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读外文文献难度比较大,写英文文章要求很高,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我的经验是多读经典的和高水平的文献,认真学习和总结外文论文的写作思路和方法,了解外文论文的投稿流程,这样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积累,就再也不会觉得英文论文很难了。在投稿时,如果条件允许可大胆考虑投本专业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外文期刊,即使不被接受,也能得到很有价值的评审意见,对于后期文章的改进是很有帮助的。
  

齐鲁工大报:付出总有收获,您的很多高被引论文填补了通用工程科领域的空白,请问您对将来的科研工作有哪些期许?
  

孔胜利:论文能得到同行的多次引用是对我前期工作的肯定,同时也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同行在不断跟进,本领域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发表好文章的难度明显增大,很有可能会面临很长时间都发表不出来好论文的局面。但是,我会继续坚持做下去,也希望这份坚持最后能出新的成果吧!